西安科技大学智能测控工程微专业招生简章
一、微专业特色
智能测控工程微专业属于新工科专业,以智能信息感知和处理为核心,通过准确感知、高效传输、信息处理、智能测试、精确控制,有利于解决复杂海量信息的采集和知识的智能理解,是实现各领域高端装备自主可控的最基础环节之一,契合国家的重大需求。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在信息、电子、计算机、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作为信息获取的源头,现代智能测控技术是上述领域科研工作必备的手段之一。
智能测控技术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随着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工业强国建设目标的提出,智能测控工程专业以智能信息感知和处理为核心,通过准确感知、高效传输、信息处理、智能测试、精确控制,已经融入工业智造、航空航天和智慧城市的每个角落。
智能测控工程微专业将电子学、信息论、系统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以“电子测量原理”为其理论根基,以“电子系统的智能测试与诊断”为实践领域。课程则凸显个性发展,围绕工业智能制造领域急需的智能传感、信息感知、智能测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塑造学生的多元化能力。项目学习、工程实践相互交融,着力打造具备工程领导力的新一代复合型工科领军人才。
二、培养目标
智能测控工程微专业面全校工科专业学生,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升人工智能、智能感知、数据分析、智能测试、精确控制等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科学素养,国际视野、跨专业、跨领域的沟通能力,系统掌智能感知、数据采集、测控系统设计与集成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从事智能测控领域相关研发工作的优秀创新型复合人才。
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
(1)掌握智能感知、数据分析、智能测试、精确控制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
(2)具有使用相关软硬件、工具和算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地对智能测控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3)对智能测控应用领域中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具有较敏锐的感知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较强的自信心,能适应科学技术快速进步和应用领域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4)具有组织或参与实际的、跨专业、跨领域、综合性强的项目研发经历,有较好的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设置
结合智能测控工程微专业学生培养总体思路,整合专业教学资源,智能测控工程课程体系总学分共计14学分,详见微专业培养方案(附件1)。
核心课程包括:智能感知理论与技术、工业大数据与AI算法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测控系统原理及应用、智能测控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等。
四、师资队伍
智能测控工程微专业以西安科技大学国家一流专业“自动化”和省级一流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为依托,与西安粤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以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优秀师资为主体、聘请行业专家,拥有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矿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矿山设备智能监测“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究中心、陕西省智能再制造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陕西省煤矿机电设备智能检测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等高水平等科研平台,联合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务实高效、懂理论会实操的教学团队,现有校内教师17人,校外指导教师3人。
五、招生对象及要求
智能测控工程微专业面向全校工科专业二年级以上的全日制本科生招生,招生名额120人。微专业修读年限为2个学期(含寒暑假)。成绩单独管理,不计入主修专业成绩单。完成全部课程修满学分的同学可获得我校授予的微专业证书。具体招生条件:
(1)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
具体报名方法:
学生本人填写《西安科技大学修读微专业申请表》(见附件2)与本人成绩单(学院盖章)一起,于11月24日前发送至QQ邮箱:86215091@qq.com。
联系人:昝宏洋联系邮箱:86215091@qq.com
附件1:智能测控工程微专业培养方案

